本文转载于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作者

司建平  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郑州 450046;

王先菊  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郑州 450046;

郭清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

通信作者:郭清,Email:louisguoqing@126.com。


引用本文

  司建平, 王先菊, 郭清. 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J] .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2, 16(2) : 111-116. DOI: 10.3760/cma.j.cn115624-20210825-00489.


摘要

目的

分析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方法

选取国内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123所院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搜集法、问卷调查法、描述分析法对专业分布情况及目标定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招生数、毕业生去向等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学科发展动态分析专业发展趋势。

结果

国内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从2016年的5所发展为目前的123所,年均增长率为472.0%。各类院校的课程体系涵盖了管理学、基础医学概论等13门核心课程,毕业总学分要求从149学分到224学分不等,实践教学占教学计划的比例从12.1%到45.1%不等,学分波动较大,多数院校实践教学占比不高且内容单一。参与问卷调查的21所院校中,47.6%的院校将专业目标定位聚焦于培养复合型人才,52.4%的院校专任教师人数为4~6人,47.2%的专任教师年龄为31~40岁,42.9%的院校高级职称人员占比为30%~40%,28.6%的院校博士人员占比≥50%,多数院校的专业目标定位比较模糊,专任教师数量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内涵建设相对滞后。

结论

院校数量的快速增加与专业内涵建设的不相适应成为制约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建立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促进政产学研用结合、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优化课程体系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正     文‍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7%[1],较1999年增加8.6%[2]。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77.3岁[3],而2018年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4],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5]。2019年,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死亡率分别为528.5/10万、578.5/10万,占当年居民病伤死亡人数的84.2%、83.6%[6]。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和慢性病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积极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强健康管理显得愈发重要。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2016年,教育部批准浙江中医药大学等5所院校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专业代码为“120410T”,学位授予门类为“管理学”,修业年限为“四年”,目前教育部共分六批在国内123所院校(不含中外合作办学)设立了该专业[7, 8, 9, 10]。本研究围绕专业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进行了综合分析。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国内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123所院校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网络搜集法:浏览教育部官方网站,查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16—2021年)中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设置情况;浏览123所院校官方网站,查询每所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目标定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招生数、毕业生去向等专业建设情况。

2. 问卷调查法:2019年10月,在中国高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联盟成立大会上,对覆盖中国内地19个省区市、涉及4个获批年份(2016—2019年)、包含医药类、综合类、财经类3种院校类型的21所院校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情况。

3. 描述分析法:对收集到的网络资料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总结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剖析专业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学科发展动态分析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趋势。

结果

一、一般情况

截至2021年9月,国内共有123所院校设立了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其中2016年5所,2017年21所,2018年35所,2019年24所,2020年23所,2021年15所(图1)。
 


二、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分布情况

1. 区域分布:除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外,123所院校已覆盖中国内地29个省区市,其中东部地区38所,中部地区49所,西部地区36所(表1)。
 


2. 办学类型:123所院校中,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6所、普通本科院校64所、独立学院19所、民办高校34所(图2)。


3. 院校类型:123所院校中,医药类58所,非医药类65所(图3)。65所非医药类院校中,综合类34所,理工类15所,财经类8所,师范类6所,体育类1所,语言类1所。
 


三、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情况

1. 目标定位:多数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目标定位基本一致,即培养能在各级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健康保险机构等领域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或应用型人才。参与问卷调查的21所院校中,有10所院校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复合型人才(表2)。
 



2. 师资队伍: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专任教师专业背景主要是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真正接受过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的专任教师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左右。参与问卷调查的21所院校中,健康管理学科(含教研室,下同)专任教师人数在4~6人的最多,为11所;年龄在31~40岁的教师最多,为60人;高级职称人员占30%~40%的院校最多,有9所;博士人员占比≥50%的院校最多,有6所(表2)。

3. 课程体系: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四个类别,核心课程涵盖管理学、基础医学概论、预防医学、中医学概论、中药学、中医养生学、卫生统计学、健康管理学、健康心理学、健康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保险学、健康技能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每所院校对学生毕业总学分的要求从149学分到224学分不等,实践教学占教学计划的比例从12.1%到45.1%不等。参与问卷调查的21所院校中,有11所院校实践教学占教学计划的比例<20%(表2)。

4. 教材建设: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使用的主要是卫生管理、医学等相关专业的规划教材,也有部分院校使用协编教材、自编教材和自编讲义。参与问卷调查的21所院校中,均以卫生管理类本科规划教材为基础开展教学(表2)。为加强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建设,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行业专家学者编写了全国第一轮16部规划教材,并于2020年全部出版,分别是健康服务与管理导论、健康管理学、健康经济学、健康保障、健康信息管理、健康心理学、健康运动学、健康营养学、健康养生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职业健康服务与管理、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技能、健康企业管理、健康旅游学。

5. 招生数:123所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总招生数21 872人,其中2016年243人,2017年1 992人,2018年3 184人,2019年4 209人,2020年6 052人,2021年6 192人(表3)。


6. 毕业生去向: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于2020年迎来首届毕业生,目前共有2020届、2021届两届毕业生2 235人走上工作岗位或考取硕士研究生,就业单位主要涉及政府部门、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公司等,也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出国进修。毕业生对学校硬件设施的专业满意度较高,但对课程设置、学前感知、专业感知和就业预期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讨论

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是医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交叉、实践性较强的新兴专业[11]。2020年2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9]将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归为公共管理类专业大类,然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18年4月组织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2]并未将该专业纳入“公共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目标定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在探索中前行。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复合型人才[13],但聚焦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院校仅占47.6%,多数院校的专业目标定位比较模糊;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和博士人员占比较高,但具有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背景的教师占比较低,且专任教师数量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包括管理学、基础医学概论等13门核心课程,符合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特点,但不同院校对学生毕业总学分的要求波动较大,不利于规范化人才的培养;另外,多数院校的实践教学占比不高且内容单一,主要是传统的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课堂实验(实践)等方面,部分院校虽开设了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训练等,但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碎片化现象严重。

当前,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已进入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关键阶段,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4],明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质量保障体系等,为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基本依据。中国高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应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搭建资源共享、培训交流、人才供需立交桥。各院校应制定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建设规划,明确目标定位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内容,如通过引进高学历专业人才或以老带新、培训交流、学历提升等措施[15],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确保不同课程模块、同一课程模块的不同课程有机衔接,做到共性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按照“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的原则,构建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境内与境外衔接融汇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加大学分比重[16],增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水平。

总之,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不同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应按照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定位并结合自身特色优势,瞄准行业需求[17],以培养一流人才为导向,汇聚政产学研用资源,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略

本刊网址:http://www.zhjkgl.org.cn/